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影史盛会 春城献礼 ——第八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成功举办

【来源:影史盛会 春城献礼 ——第八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成功举办 | 发布日期:2019-08-17 】

 

 

 

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于2019年8月17日在长春隆重召开。

上午8:45,年会开幕式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123报告厅举行,由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张文东主持,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海阳,长影集团副总经理鲍盛华分别致辞。

张文东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热烈的欢迎,对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协办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孙向辉馆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延续一贯宗旨,继续为电影史学界的同仁们提供专业、高端、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电影诞生地——长春,探寻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电影历史,具有非凡的意义。”

本届年会以“一九五〇年代的中国电影:国家意识、社会变迁、人民美学”为主题,汇聚二百余位两岸三地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外学者,开展学术观点的激烈碰撞和交流互动。

本届年会设有一个主论坛、十二个分论坛和三场学术放映。主论坛共邀请了十位国内外电影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做了精彩演讲,其中包括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的“新中国电影‘谜案’之:‘电影村’及其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的“1950年代中国电影的跨国经验与全球想象——《以长春电影制片厂综合统计资料汇编1949-1979》为中心的考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陈犀禾的“新中国电影范式的历史转折点——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工业和美学( 1946-1955)”,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刈间文俊的“中国电影的南北现实主义风格及其脉络——建国初期中日影人交流的历史意义”,同时还有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钟大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陈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史册和西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虞吉做了精彩报告。十位专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电影发展的脉络、特点及其影响,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分论坛的学术交流中,专家学者们分别从理论梳理、人物研究、文本个案、跨文化研究、性别研究、电影方志、电影产业、影史探析、题材片种、香港电影、类型电影等12个主题对5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交流,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彰显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史学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

本届年会的另一个亮点则是学术放映活动。会议召开期间共展映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收藏的10部50年代的影片。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方透露,许多影片当年放过之后再没有公映过,十分珍贵。这些影片对更完整地再现50年代的时代风貌,丰富学界对电影史全貌的认知起到重要作用。来自深圳大学的叶昌前教授在看完影片后表示:“一个时代的变化就存在于视觉河流的流淌当中,这些影片太震撼了!”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对贯彻落实我校“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合作研究,我院将继续推动电影史研究团队的形成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助力相关学科建设,依托现有的学科科研基础和人才资源储备,着力打造电影史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而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长春正是新中国电影的起点。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动画片、译制片、纪录片、故事片……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本届年会的顺利举办,为业内乃至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桥梁,对拓展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长春对推动电影史学术发展所做的努力,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伟大祖国的礼献。

                                   (撰稿:潘兴梅、吴敏霞      指导教师: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