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浓厚学术氛围,提高研究质量,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于2022年12月17日成功举办第三届青媒论坛。
AI、元宇宙等技术理念与技术手段融入在视听报道的全流程,呈现出虚实融合、交互共生的鲜明特点,视听传播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革新。此次论坛以“虚实共生 视听传播新未来”为主题,共设“虚拟现实技术与视听内容创作” “视听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视听内容出海与中华文化传播” “智能技术与品牌传播路径革新” “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 “智能时代的品牌设计” “虚拟数字人的媒体应用”七个主题分论坛,从学术领域、理论视角和范式出发,发掘阐释视听传播与虚实的新问题,共同探讨其未来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阴艳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提出青媒论坛是东师传媒与青年学子们的一次学术约定,通过学术的交流碰撞,来形成学术共同体,从而提高学术能力、夯实学术底蕴。
党委书记耿昕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耿昕书记指出,本届论坛以“虚实共生 视听传播新未来”为主题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这是缘分、是担当,是责任、也是感情。并对到场的支持单位和嘉宾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春生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发展,使得视听传媒生态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本次论坛通过思想的对话与交锋,来加深对视听传播与虚实共生等问题的思考。论坛的参赛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充分说明青媒论坛已经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在全国影响也日益增大。
吉林省广告产业园区党委书记陈思权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论坛的专家、老师们致以敬意,对“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青媒论坛表示认同和期待。他提出本届论坛包含规格高、参赛范围广、时效性强等特点。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用三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从区域性到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论坛品牌,离不开教育的情怀,如同吉广的诞生、成长和发展,都来源于品牌创始人王启民先生教育的情怀。
传媒领域专家、业内人士进行主题发言,拉开了学术交流舞台的序幕。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定海发表了题为《品牌就是个球,球赛正火——智能技术的通用性与传播裂变》的演讲,从品牌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在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品牌的未来以及品牌如何面临在虚实协同时代的问题进行讲述。他将品牌比喻为球,并分为跨时空、强对抗品牌竞争、高整合、泛传播四个层面。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国涛的发言主题为《短视频:再赋权与再生产》,从短视频的生产动因、生产特点,短视频再赋权的底层逻辑和正能量,以及短视频再生产的新特征,深入浅出地带领学子们系统、深刻地重新审视短视频。吉广传媒集团品牌官贺淼的演讲以《创点客—为青年创意人才打造品牌双创平台》为主题。她介绍了创点客创建的缘起和初衷,并详细介绍了创点客平台。她指出青媒论坛“以青春为媒,构建部校共建的平台,促进整个传媒领域的繁荣发展”,与创点课为青年创业人才打造双创平台,助力人才成长、就业创业的定位和利益点是不谋而合的。

在下午的专题汇报环节,来自传媒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评议人,对每位学子的发言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议,并针对部分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建议指导。“虚拟现实技术与视听内容创作”专题从VR新闻、京剧、纪录片、电影、AR特效等内容展开分享;“视听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专题聚焦乡村,内容包括短视频、综艺节目、影视作品等;“视听内容出海与中华文化传播”专题从冬奥会、IP剧、川剧、国际宣传片、对外文学等角度就该议题深入探讨;“智能技术与品牌传播路径革新”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智能技术与品牌传播路径革新的关系;“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专题基于理论对个案进行分析,探讨现状和局限;“智能时代的品牌设计”专题以如何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发表见解;“虚拟数字人的媒体应用”专题中以虚拟数字人在未来传播的重要带动意义为关键点分享研究成果。
此次青媒论坛面向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学以及艺术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公开征稿,通过专家匿名评审,共收到来自国内外57所院校的335篇论文。青年学子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虚实共生 视听传播新未来”进行探讨和分析,评议人对论文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肯定,期待明年青年论坛中擦出更加激烈的学术火花。
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202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