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传媒大讲堂|陈昌平老师做客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来源:传媒大讲堂|陈昌平老师做客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 发布日期:2019-11-14 】

11月11日下午6点30分,陈昌平老师受邀做客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在传媒东楼220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以《从小说到影视》为题的讲座。

陈昌平,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师、编辑和企管等工作,现居大连,任教于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作家。曾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东北三省金虎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第六届辽宁文学奖,第六届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小说选刊》03—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讲座准时开始,陈昌平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门见山,以小说与媒介的关系切入讲座的主题。他强调小说与影视之间最稳固的中间环节便是叙事性,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需要一个好故事,小说与影视之间的一个纽带就是改编。

陈昌平老师将改编的诸多方式概括为简单的三种方法,即忠实法、节选法和创造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媒介语言,影视的表现手法,在接下来的讲述中,陈昌平老师结合具体例子为我们展现了小说和影视的欣赏角度对比。

以《红高粱》为例,电影画面将情绪渲染体现到了极致,突出了故事的反抗背景和反抗原因,《红高粱》电影在忠实法的改编下,将小说中较为朴实的语言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陈昌平老师还将《金陵十三钗》和《鬼子来了》的小说影视进行对比,突出了节选法和创造法的特点。

讲座最后,陈昌平老师对小说到影视的改编方式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强调创作要具备作家的视角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