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至16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八集人文纪录片《珠江》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珠江》历时两年打造,8个摄制组团队行程超两万公里,覆盖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积累素材近800小时。我院师生深度参与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全流程,以影像解码中华文明基因。这部全景式展现珠江流域文明与中国开放精神的巨制,不仅凝聚着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师生团队的智慧与创新,更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责任。

策划研讨,我院硕博团队深度介入。在2024年5月20日我院史册教授,学院业内导师、著名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关尔嘉带领硕博团队就已进入纪录片《珠江》项目组开展策划研讨。在《珠江》的策划阶段,团队以学术研究为根基,以创新表达为驱动,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介入。


以“大河叙事”为载体,构建跨学科实践平台。《珠江》以2320公里珠江为脉络,突破传统地理志框架,以“开放”为精神坐标,串联起千年商脉、文脉与当代全球化图景。这一创作命题要求创作者兼具历史纵深感与全球视野,我院研究生团队在项目中深度践行了这一理念。
学术与艺术的交融:师生团队将传媒学科“新时代美的红色传媒人”培养目标融入创作,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与影像叙事相结合,挖掘珠江流域“山-水-商-文”的共生关系。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我院戏剧影视专业博士潘勃良运用航拍、动态摄影等前沿技术,突破传统纪录片线性叙事,以多维度影像语言呈现珠江流域生态与人文的多元互动。青年视角的在地性挖掘:我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张荣宝在后期制作中,通过剪辑节奏与声音设计强化“烟火气”,让珠江文化从宏大叙事落地为普通人可感可知的生活图景。

培养“有文化、懂艺术、会技术、能创作”的复合型人才。我院师生通过参与国家级影像实践项目,让学生学会在历史纵深中提炼文化符号,深度领会技术工具的应用始终服务于文化内涵的深度表达;师生团队与央视一线团队深度协作,践行“用影像记录时代”的传媒使命。
传媒学子在江河奔涌中寻找成长答案。纪录片《珠江》中的开放精神既与我校“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又与我院培养“新时代美的红色传媒人”目标高度共振。我院始终鼓励并引导学生以影像为媒,既要做中华文明的解码者,更应做文明互鉴的摆渡人。戏剧影视专业博士潘勃良在谈到他的实践体会中说:“在珠江流域的拍摄与剪辑中,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作为专业型博士,既要懂技术更要懂文化,用专业能力让世界听见中国故事。”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张荣宝在谈到他的实践体会中说:“从珠江源到珠江入海口,从拍摄到剪辑,我深刻体会到‘技术没有国界,但创作必有根脉’。每一帧画面都需扎根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敬畏。”

传媒之光,永续传承。纪录片《珠江》,院长史册教授担任分集撰稿,专业博士潘勃良、硕士张荣宝参与拍摄与后期制作。《珠江》的项目实践,不仅是一部纪录片的诞生,也是我院实践育人的生动诠释,更是“U-G-M”培养模式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突破。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传媒人才,以影像之力书写新时代的文化华章!
初审:肖鑫
复审:张丽伟
终审:关丰富
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202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