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我院于2023年11月18日下午在123多功能放映厅开展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系列讲座暨部校共建大讲堂。学院邀请到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带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路径和问题突破”主题讲座。来自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以及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部校共建兄弟院校的师生们与我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本次讲座中,首先,王润泽教授分析了最近十年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介绍了新闻学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与特点。她指出,既有的新闻学知识体系是工业革命后诞生的、以文本为核心的,其职业伦理与生产标准带有工业化的色彩。
随后,王润泽教授详细讲解了新闻实践史的概念,分析了詹姆斯·凯瑞提出的新闻实践观念及其缺陷,提出了新闻实践史也应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史学基础的观点。对中美新闻实践史进行了简要的对比介绍之后,王润泽教授指出新闻实践史三个值得研究的层次:一是新闻学的重大基础理论与概念的知识社会史,具体表现为从文本的新闻延展到文化、实践的新闻,新闻落脚于对新闻世界(观念、主体、路径、对象等)的改变。二是中国特色新闻实践中的重要理论的凝练,具体表现为新闻的人民性,以沟通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以教化为目的的新闻传播功能,新闻自由的中国实践,新闻客观的中国理解。三是新闻传播学科元问题的创新,具体表现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以体系化的信息传播为取向的实践活动,如何通过影响人的个体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构建,促进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以及信息传播体系自身的进化。
最后,王润泽教授鼓励师生们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扩展新闻学研究的视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丰富现有理论框架,将新闻学从文本视阈中跳脱出来,探究媒介中人的发展、人与社会的互动,以此促进社会良性互动,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体系。
本次讲座意义重大,使在场的同学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新闻学,明晰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提升了对新闻的认知,进一步树立了新闻理想,向着“美的传媒人”努力奋发。对于学院而言,本次讲座浓厚了学院学术思想氛围,营造了媒文成章、严谨钻研的独特院风。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202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