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传媒实践工作坊|英国肢体表演训练

【来源:传媒实践工作坊|英国肢体表演训练 | 发布日期:2025-10-29 】

2025年10月28—29日,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于传媒西楼313小剧场举办了《英国肢体表演训练》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特邀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戏剧表演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保罗·艾兰(Paul Allain)担任指导,其博士生谷京盛老师担任翻译及助讲,由本院贾若老师主持,师生共同进入肢体表演的创作状态,深化戏剧教育方向同学们对肢体叙事的认识。

保罗·艾兰教授将课程结构划分为肢体觉醒和身声整合两个阶段。本次工作坊专注于探讨身体语言在表演叙事中的关键作用,以即兴动作为切入点,聚焦空间想象力与肢体叙事的有机融合,通过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来构建戏剧基本元素。

在上午的工作坊中,保罗教授以独特的“空间感知训练”拉开序幕。在肢体觉醒阶段,教授指导同学们在剧场内赤足进行基础行走训练,在感知环境变化中调整步伐节奏与启停状态,并以“击掌信号”为指令迅速切换行进方向,建立起表演空间的立体认知,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随后,进行分组训练,参与者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拉伸与肢体放松,在引导下消解肌肉紧张,感受伙伴动作的力度与节奏。进入高阶训练阶段,保罗教授将参与者分为三人一组,一人将身体完全交给另一个人,通过“完全托付”等高难度配合动作,实现了表演者之间的深度信任与默契配合。这一训练有效强化了参与者的反应能力,使其深刻体会到肢体语言所蕴含的戏剧张力。

下午的工作坊中,保罗教授训练聚焦“触觉感知与信息传递”,在身声整合阶段,引导参与者闭上眼睛,感知由同伴带领所触摸的各类物体的形状与质感,鼓励大家摆脱视觉依赖,通过身体的触碰传递感知信息。在当日的训练过程中,保罗教授现场教学了多种特殊的肢体训练方法及肢体表演技巧,教授耐心指导参与者动作,帮助学员更好地调动肢体、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训练尾声,教授与全体参与者围坐交流,围绕“肢体训练的戏剧意义”“身体表达与情感传递的关联”等话题深入探讨,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纷纷分享实操中的感悟与困惑,在师生互动中让理论与实践形成呼应。

在28日肢体表演训练的基础上,保罗·艾兰教授于10月29日下午开展了题为《实践研究与记录》的专题讲座,分享其艺术研究理念与经验方法。讲座以研究定义为切入点,明确指出研究是通过系统分析获得新见解、新理解或新方法的过程。同时,讲座强调了“实践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在戏剧与表演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保罗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研究经验,展示了多部出版著作和影像档案。对于怎样有效记录实践研究的问题上,保罗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与考量维度,包括伦理、空间性、真实性、时间、焦点和内容等五个方面。他提醒参与者,“记录计划应与实践计划同步进行”,并建议在记录过程中明确目标受众、避免过度记录、善用合作资源,同时不盲目崇拜技术。讲座最后,保罗教授强调,所有研究都需置于更广阔的文化与学术语境中进行审视。

本次工作坊在交流和学习中圆满落幕,这场跨越国界的肢体表演训练,让师生共同解锁从身体出发的探索方式,在实践与理论的交融中,领略戏剧更多元的可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戏剧与影视专业建设,搭建更多国际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平台,让每一位学子在艺术的征途上不断探索、绽放新光。





初审:肖鑫

复审:张丽伟

终审:关丰富

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