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通知 > 正文

传媒科学学院优秀教师事迹

【来源:传媒科学学院优秀教师事迹 | 发布日期:2015-07-06 】
  
关大我教授个人事迹
 
关大我系我院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最为突出的成绩就是他能极为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课堂授课,无论是新课程还是已经上过多轮次的课程,他都会在课前认真准备、修订和增补新知识和新案例并调整和改进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以最饱满的热情传授知识并与学生展开互动,从而调动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程内容的思考,因此无论是在读生和毕业多年的学生在谈到关老师的授课时,都会对关老师的授课效果怀有深刻的印象,并能说出一俩个记忆犹新的情景。

课堂外,关老师也能积极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多次参与和指导学生影视作品创作,在关老师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此外,他还身体力行积极创作作品,如2007年间作为2007年我校承办的亚冬会晚会的视频总监,他组织学生参与大屏幕影像制作,晚会获得成功、学生得到了锻炼;2010年10月制作完成纪录片“008艺术区9-1号”,并在长春万达院线举办师生学术交流;2015年6月在吉视传媒方舟美术馆举办个人摄影展“消逝的童年——关大我拉萨、尼泊尔摄影展”,许多学生参与策展全过程,学生得到了锻炼。以上这些在学生参与下的个人的艺术创作除了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此外也带动和激励了年轻教师的创作热情。

另外,关老师还积极关注和参与学科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他先后做过传媒学院新闻系主任和编导系主任工作,在任期间多次与本系教师共同研究和修订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使课程设计和结构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对待年轻人的成长上,关老师总是不耐其烦地与他们讨论问题并出谋划策,甚至请他们参与他自己所受的课程建设,最后将该课程主讲的任务给予他们。因为,他认为未来是年轻人的,应让他们尽早地进入角色,这样会有利于学科建设和青年人的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名艺术学科的教授,三十多年来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之中。


 
              与年轻的生命一起成长
——张淑燕个人事迹简介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张淑燕老师于1998年从校部机关调回到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自从走上教学第一线,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崇高的责任感投身其中,并时刻提醒自己:浪费学生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决不允许自己抱有对付一节课的想法。记得回学院承担的第一门课是“科技文献检索”,为了讲好这门课程,她选取了北大赖茂生老师编写的教材认真研读,有不懂的地方就写信请教,得到了赖老师的悉心指导,准确地把握了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为了尽快掌握世界三大知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她每天都要在学院阴冷的资料室待上3、4个小时,反复翻阅查看,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这些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还摸索出使用的技巧,然后传授给学生。

2000年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申办了广告学专业,在新专业上马,缺少专业师资的情况下,她毅然投身新专业的建设工作,购买借阅了大量广告学专业书籍、杂志研读。当时,一边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照顾的5岁孩子,一边是转入新专业的挑战,记得连续几年的时间里,她每天凌晨3点半就起来看书、备课,晚上把孩子哄睡后还要看书到11点。广告专业成立以来,她先后开设了广告文案、大众文化研究、企业文化、广告策划、广告发展动态、跨文化传播、广告文化与广告批评等7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广告专业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每一轮讲课她都力争在知识点和案例上有所更新。例如,在广告文案这门课中,每年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媒体、新的广告形态都密切关注,并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师生共同跟进广告实践的发展。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例如,广告文案课程每学期都结合广告大赛,完成6次以上的文案创作,既通过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通过个人作业控制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由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小组之间互相评议,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成绩评价更加透明公平。由于备课、上课认真,教学得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是,她对于教学效果的追求没有停留于经验层面上,而是着力加以研究,以使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为此她先后主持了3项教学改革项目,参与了近10项的教改项目,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文章4篇,出版教材1部。

在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竭力做好其他培养环节的工作。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使其通过论文写作完成所学专业知识的整合及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对学生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对留在校的学生随时当面指导,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则通过电话、QQ等形式悉心指导,指导的次数远远超过了学院规定的三稿。正是有了这份用心,她指导的本科生毕业生论文有三分之二以上获得优秀。

广告大赛是提高广告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不论课上、课下,对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求教她都力所能及地给予指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今年四月,正是学生参赛季,当时她86岁高龄的母亲因患结肠癌住院手术,在护理母亲期间,有学生求教到她,她就利用QQ在线指导,多年来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了多项奖励。

在日趋模式化的教育体制下,她还尝试着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申报科研立项,并给予指导。先后指导2009级本科生王海霞等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互动营销——以“尊尼获加”品牌为例》,并荣获优秀项目;2006级本科生刘子君等成功申报《长春市大学生对于综艺类节目植入式广告的态度调查》。指导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在专业领域内高质量的期刊如《新闻界》、《现代广告》、《广告研究》上发表科研论文15篇。

作为广告专业的负责人,她积极推进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的改革,成功通过专业评估。近两年分别完成了学历硕士及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评估材料的撰写。尤其这学期进行的“本科课程计划修订”,任务尤为艰巨。在广泛考察了国内外及港台高水平院校同类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全面把握学校及学院指导精神基础上,建构了人文基础与专业能力并重,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得到专家和师生的普遍认同,为此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书育人是每个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所以,她常常鞭策自己:不但要做好“经师”,更要以“人师”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她曾经兼任图书情报系98级学生辅导员。当时,班上有1名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个人发展一路顺畅,没有遇到过挫折的学生,入学后不久,由于同学关系和单恋等原因,突发青春期躁狂症,她发现后及时与家长沟通,但无论她如何劝导,家长就是不肯面对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事实,执意不肯休学。于是她帮助家长在校外家属区租了一间房子,让家长尝试陪读并观察孩子的变化,铁的事实让家长不得不理性面对,办理了休学手续后带孩子回家治疗。由于治疗及时,孩子在第二年复学。当时班上另外一名女孩,因为家庭不和睦,母亲强势,对本来已经很优秀的孩子总是充满苛责和抱怨,使孩子活得很压抑。在2000年过春节前,孩子的妈妈突然打电话给她气愤地投诉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听完母亲的哭诉,基于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她判断是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于是冷静地告诉家长:我敢以人格担保副书记不会做出如此举动,孩子肯定是出现了心理问题,请马上带着孩子去当地最好的心理门诊就医。由于母亲听从了她的劝告,就诊及时,使孩子在短期内被治愈,并在新学期正常返校学习。事后孩子的父母特地赶到学校表示感谢。她又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的母亲对孩子要多包容、多理解,多肯定,少苛求,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妈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她的建议,日后也没再逼着孩子考研,孩子本科毕业后顺利就业,并过上了普通人该有的正常生活。在她带的班上还有一名同性恋的孩子,因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命运多舛,不但性取向出了问题,同时还罹患了强迫症。入学后,每当有心理压力的时候,他总是抽筋。开始以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钙,于是她就从家里拿来女儿的葡萄糖酸钙给这名学生服用。但后来和他多次谈心才发现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于是,她一有时间就与他交流,以排解他的心理压力;同时还为他申请困难补助,以减轻他的生活压力,使他的心理问题慢慢得到缓解。但是到大三时,因为感情问题,他和恋人之间发生矛盾而打架斗殴,学院决定开除他。考虑到一旦这样的孩子被推向社会,不但害自己,还可能贻害他人。于是张老师积极向学院争取,保住了他的学籍,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保证以后不要感情用事,稳稳当当把大学读完。孩子被张老师的真诚打动,在毕业前没再“闯祸”,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并在北京就业,目前已经成为某外企高级经理人,年薪百万。毕业前夕,他母亲患病住院,无钱治疗,找到张老师,张老师给他拿了2000元钱。当时有同事好心提醒张老师,他毕业走人了,你这钱可能就打水漂了。张老师淡然地回答:“如果他有能力时还我,算我没看错人,如果他无力偿还,算我捐助贫困学生了”。可喜的是,毕业不到两年,学生就把钱还给了张老师。2003级广告班的一名女同学家庭贫困,毕业时因缴纳不上学费而不能及时得到毕业证,对于女孩子而言,没有毕业证很难找工作,于是张老师替她缴纳了4000元钱的学费,使她顺利地拿到毕业证书并找到了工作,在工作2年后她把钱还给了张老师。张老师说:“每逢这一刻都我都欣喜难抑,因为我的真诚换回的是学生的诚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真的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每当有人问张老师:做老师的最大价值和快乐是什么?她总是微笑着回答:就是与一群年轻的生命并肩行走在追求进步和成长的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