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教学 > 广电实务

广电实务

广电实务案例

案例1:《数说命运共同体》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播音样态与新型传播思维

案例简介

《数说命运共同体》是中央电视台于2015年国庆期间重磅推出一档全新大型数据新闻节目,为央视"一带一路"的特别报道。

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中播出,节目挖掘超过1亿GB的数据,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0多亿百姓休戚相关的密切联系。让沉默的数据说话,它们呈现出来的,是"一带一路"国家间前所未见的联系图景。

“一带一路”政策真正产生了哪些效果?对于沿线国家有何裨益?而媒体又是如何通过影像叙事的手段和话语传播,让百姓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这一政策带来的现实改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数说命运共同体》作为起步较早、叙事方式方法创新、语言传播生动直观、数据化传播视角大显身手的典型代表,给出了最佳的媒体叙事答案。“数据化”传播是《数说命运共同体》的最大特点,这也鲜明的呈现出数据化时代的媒介语言表达具有大数据做背景、数据可视化为语言传播提供媒介支持、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呈现数据化时代的传播新语态三大特点。数据新闻是一种通过“大数据”来“说新闻”的新闻传播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新闻,数说新闻的内容主要以一些大数据分析佐证新闻内容,它是大数据、说、新闻的综合。以“说”的形式结合行文节目的编排并播报。在这种新形势下,数据新闻的播报状态需有所跟进,它更加以亲切、口语化等形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在这种新闻形态下,对播音方式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关联知识点:

1.数据新闻:数据新闻的传播特质、语言特点及实操分析。

2.拓展应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播音样态、创作思维、节目传播效果。

[作者:侯月]


案例2:《新闻1+1》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传播特质

案例简介

案例选择:《新闻1+120181203追梦时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主题紧密贴近时代脉搏,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而从播音主持的角度看,该期节目以白岩松的评论和叙述性语言为主,配合节目内容缓缓铺陈开,让观众跟随主持人的语言节奏,进入时间发展的脉络线,感悟到时代的变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语气节奏、叙述视角上,都是可以作为评论语言教科书的经典案例。

案例选择:《新闻1+120200131今日疫情分析对话马国强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肆虐武汉,随即而来的是疫情的全面爆发。自2020年1月20日起《新闻1+1》栏目针对此次疫情特别推出“每日疫情”系列节目,与全国人民一起抵抗疫情、众志成城,但此时频有新闻爆出地方官员消极怠工的现象,如黄冈市卫建委主任因不作为被免职,武汉红十字会不公开、不恰当、不负责等工作行为,在此背景下,1月31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解读公众关心的疫情问题以及相关责任人的问责问题。从播音主持角度来看这一案例,新闻事件的多角度叙事、多重新闻事件的比较、隐喻叙事、结合社会背景的新闻事件叙事等等各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尤其是主持人在直播采访中的提问及短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示范性的学习样本。

关联知识点

1.播音主持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如何体现时政性、时代性、引导性。

2.主持人评论语言尺度的把握,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和叙事声画时间线融合推进。

[作者:侯月 周帅]


案例3:《创新中国》——科技题材纪录片中的技术应用

案例简介

该片于2018年10月22日播放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以及讲述“人”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为主要内容。同时,首次将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到片中,不仅再现了已逝配音艺术家李易的声音,也体现出《创新中国》的人文情怀。主要集中在六个主题:《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不仅以宏观叙事模式呈现出科技创新与实践的宏伟历程,同时还以微观叙事模式关注从事科技研发的个体与团队。体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及创新战略的背景中,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

在叙事素材的选择上,《创新中国》以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在叙事视角方面,该片采用主体与个体相互呼应的方式。在叙事结构方面,该片采用板块式叙事与线性叙事交替的方式。在叙事手段方面,开创性的使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配音工作中来。

关联知识点

1.“历史镜像”:体现出其见证国家及社会变迁“历史镜像”的作用

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帮助摄影师在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中起到辅助作用

3.跨文化传播:突破以往精英访谈方式以故事化传递内容

4.叙事策略:横向铺陈方式进行串联性叙事

 [作者:霍美辰 孙乐祺 宋佳音]


案例4:纪录片《长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案例简介

2016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珍贵历史,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纪录片《长征》,该片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长征》历经8个月,终于于2016年10月13日在央视与观众见面。全片共8集,包括《英雄史诗》、《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民心所向》、《战史奇观》、《跨越极限》、《百纳海川》、《永远长征》。

该片叙事视角多元,全方位见证历史。如亲历者口述历史,增强纪录片厚重感;引用学院研究人员学术视角,为受众带来更多角度的分析和解答;引入对立观点,避免观点导向性;关注平民化视角,展现纪录片人文关怀;加入国际视角,拓宽作品格局。同时,该片结构布局合理,选题谋篇专业,解读公正合理。《长征》的每一集既环环相扣,又可做独立课题,其结构的精巧,成就了与观众见面后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并且,叙事手法缤纷多样,艺术形式推陈出新。《长征》以“在路上”为纪念理念,通过航拍的手段,不仅提高了画面的审美,更提升了整部纪录片的深意内涵。为秉承还原历史真实性的原则,该片影像资料丰富,直观还原历史。随数字制作的不断革新,《长征》运用了当前数字制作最为前沿的VR和AR技术,凭借着大胆的创新,对受众的观看体验和纪录片的制作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革新。

关联知识点

1.“视界融合”理论:当代人带着本时代的“偏见”对其“原初视界”进行“视界融合”

2.口述史与文献纪录片的结合: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尽可能使用客观的评价语言

3.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均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作者:霍美辰 孙乐祺 范媛媛]


案例5:从《本草中国》看传统纪录片的新时代传播

案例简介

为纪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第一部以中医药文化为内容的纪录片《本草中国》于2016年5月20日上映。《本草中国》以时间、年华、双面、境界、相遇、根脉、新生、沉浮、有情、责任为切入点,为世界展现了属于中国本土自己的传统、人文、医药等多方面内容。作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统制剂传承人”为线索,踏访30余省市,以药工为主角,通过对药材的采、育、制、用的呈现,为观者揭开中医中药的奥妙。该片利用其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与新奇的拍摄视角,为观众展现了不一样的本草生态世界。同时,更专业的摄影设备以及航拍技术的应用,结合鸟瞰镜头、特写镜头、延时摄影等手法,使影片可以充分乃至超越预期的实现。并且,《本草中国》以墨染的视觉效果结合草药、草药人以及“本草中国”四字的剪影,为整部纪录片的诗性叙述奠定了基调。该片在念白处可谓独具匠心,在其诗意呈现方面,一是自拟诗句,二是直接引用经典诗句,在其传统的意境中重新赋予古代诗词以一个全新的现代意义。

关联知识点

1.纪录片复调结构应用:改变了以往“恋物式传统主义”的单一视角

2.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向大众传播传统中医知识,发挥了其应有的知识普及的教育功能

3.纪录片的IP应用:加强对“本草”IP的打造力求增大其营销效果以开发衍生产品

 [作者:霍美辰 孙乐祺]


案例6:《风味人间》——美食纪录片新范本

案例简介

2018年10月28日,浙江卫视及腾讯视频同步上线了《风味人间》。该片播出前,备受关注的陈晓卿团队(原《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就已经吸引众多人气,该片播出后,一时间使其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3分。与以往美食类纪录片相比,这是一档综合了人文、探索等元素的美食类纪录片,且以立足于全球多元视角下展现中国美食的独创性为重点。《风味人间》在空间建构方面,跨出国门,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同时在视觉建构、民族想象及民族认同、以及去意识形态化的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展示出中国特色。并且,作为第一部使用显微摄像技术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视觉影像上给观众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平台选择上,《风味人间》选择了线上线下同步互动与直播的方式,使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有着参与即时事件的满足感。该片探索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对其美食进行了深度的介绍,同时也对当地文化有了深度的剖析,二者的结合使该纪录片形成了“以食说事”的新风格。

关联知识点

1.二级符号意指系统:在能指与所指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并且衍生出了符号的内在意义

2.文化地理学:文本视觉空间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的重要价值

3.跨文化传播:共识与共通基础上的探索

4.传播仪式观:以“设定中心线”法结构呈现

5.故事化趋势:“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霍美辰 孙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