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客传媒学院

【来源: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客传媒学院 | 发布日期:2014-04-24 】
  
发布部门: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4-24    
点击次数:658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客“承绍高风——文化名人东师论坛”
 
 
4月16日下午,当校党委副书记王延宣布“学校聘任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为兼职教授,以后他将成为东师学子的‘白老师’”时,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128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能容纳700余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过道、讲桌前密密匝匝地挤满了学生,教室外还围着百余名隔窗听讲的学生。
 
此次白岩松应校党委宣传部、传媒科学学院之邀,作客《文蕴东师系列讲座》之“承绍高风——文化名人东师论坛”,专程来校作题为“新媒体时代的思考”的报告,与东师师生分享他对新媒体的认识与体会。
 
在报告中,白岩松与师生探讨了多个新闻专业问题:报纸杂志是深刻的,广播电视是肤浅的,这种认识是否正确?新闻如何才有“意义”?互联网传播中为什么会有“标题党”?如何看待新闻传播的传统线性逻辑和平行逻辑的转换?新闻是客观的这一规律如何看……作为资深媒体人,白岩松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深刻而独到。例如,他认为,不同媒体的传播属性和规律不同,传播方式自然也不同。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各种媒体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不可“先入为主”地认为“报纸杂志是深刻的,广播电视是肤浅的”。面对以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为主的听众,白岩松提出新闻采写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与人的故事。“在新闻的领域里,直接喊口号的新闻从来不是好新闻。新闻人的责任不是挖掘意义,而是挖掘承载意义的细节。”对于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白岩松以“即使是黄金,纯度也只能无限地接近百分之百”为喻,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应进一步被强化,而在传播过程中新闻的主观性应被尊重和认同。
 
作报告的白岩松风格一如作主持人时,语言同样犀利,观点依旧鲜明深刻,只是面对我校师生,他的表述又充满了风趣,同时还有循循善诱的意味。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多次被现场听众的掌声打断。在与师生互动环节,白岩松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回答机智,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师生普遍反映,这场报告让他们收获很大,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这对浓厚学术氛围、拓展师生的专业视野、活跃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期间应当学会锤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当你拥有一个更好的思维方式的时候你就可以毕业了。’这句话很有深意,值得我细细消化。”政法学院方凯同学说。传媒科学学院孟田同学则告诉记者,白岩松的报告让他和同学们对新闻的看法和新媒体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报告中的很多人生哲理,足可以触动他们心灵,而且非常实用。
 
报告会结束后,白岩松在王延,党委宣传部、传媒科学学院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传媒科学学院,并为学院题字“同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