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媒介素养中心学术沙龙

【来源:媒介素养中心学术沙龙 | 发布日期:2013-03-17 】
  
发布部门: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03-17    
点击次数:1701 
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举行
 
2013年3月13日下午,传媒科学学院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举行 “全媒体时代危机情境中的媒介素养”学术沙龙。该项学术活动由由闫欢教授主持,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吉林交通广播、长春新闻广播的媒体业内专家、记者,吉林各高校的学者以及硕士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媒体业内专家、记者分别就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304案件”进行了颇为深刻的总体回顾与剖析。吉林电视台法制频道副总监史册认为,广播媒体所特有的“直播间文化”在寻找“小皓博”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同时其所营造的这个危机情境也再次令媒体从业人员面临了新闻自由与边界的问责。直接参与“全城寻找RAV4”直播的吉林交通广播记者兼主持人大勇,交流了危机情境中、直播背后的媒体从业人员的之灵之旅,认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专业记者应当从感性出发,并用理性思维去梳理,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说实在的》栏目记者组组长赵耀就危机情境中的新闻价值,当动态发展的媒介事件超出常态控制范围时,如何正确引导公众作出阐释。
 
来自省内各高校的教师陆续发表了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观点。吉林农业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在对各类网络平台相关文本的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今受众的媒介素养有所提升,但危机情境下所形成的网络舆论需要引起重视,媒体所呈现不能是单纯的煽情、推向首位的应是具有行为指向的内容。吉林财经大学广告系教师高志强从目标人群的到达角度分析了广播媒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我校传媒科学学院李思维副教授认为媒体应适度引导受众情绪、理性面对事件;刘绩宏博士提出受众参与度作为评价媒介效果的新维度,但在危机情境中每个受众参与社会行动是需要底线的;付淑峦老师认为媒体应发挥其呼吁民众、传递爱心的积极作用;霍美辰老师从情绪的安抚、疏导以及不同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等方面解读了该危机情境中所面临的素养缺失应对问题。
 
闫欢教授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认为“全城寻婴”行动始于个体危机通过广播媒体得以赋权,并进而通过社交媒介与传统媒介、地方媒介与全国性媒介的多维联动营造了危机情境、激发了具有高度指向性的积极群体情绪。但这种“强”传播效果的形成中不得不令学界引发针对传媒专业人员、危机事件相关人员以及其他公民等各群组的媒介素养内涵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