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传媒战“疫”云行动 | 一线课堂:部校共建新闻讲堂,两校共讲马新观第三讲

【来源:传媒战“疫”云行动 | 一线课堂:部校共建新闻讲堂,两校共讲马新观第三讲 | 发布日期:2022-05-05 】

2022年5月5日,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语言表达基础课程联合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新闻学课程共同举办的“部校共建新闻讲堂,两校共讲马新观”迎来了第三次线上课堂。本次课堂再次邀请到经济日报财经新闻部主任编辑、采访室副主任于泳编辑以“问题与答案——如何做好经济新闻采访”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课堂。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鸣筝教授,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新闻学课程主讲教师蒋蕾教授,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负责人、副院长阴艳副教授,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维波教授以及长春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新闻与出版学院等五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师生们共聚云端,聆听了此次线上课堂。

于泳老师从“缤纷的经济世界”、“如何做好经济新闻”、“经济新闻采访三原则”三个部分着手,用案例穿插于教学之中,向同学们讲述经济新闻的采写过程及其体现的马新观要义。

首先,于泳老师向同学们讲述经济新闻不止于冰冷的数据,而是“缤纷的经济世界”。于老师谈到,经济是指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些环节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新闻的报道,绝不仅仅是抽象的数据图表,而是更广阔的范畴,作为经济新闻记者,能够善于运用专业技能,从经济新闻的视角考察挖掘新闻线索,有助于完成一篇独特的新闻报道。

就“如何做好经济新闻”这一问题,于泳老师指出,经济新闻采访并非手到擒来,把经济新闻做扎实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日常积累、聚沙成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泳老师用“红枣期货”的案例向我们阐明做一篇扎实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做足相关领域的功课,更要立足于专业角度深入挖掘,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专题报道。其次是勤于思考、三思后行,不打无准备之仗。于泳老师就自己接手经济新闻中保险领域的业务谈起,向同学们讲解在面对不熟悉的报道专题时,可以采取层层拆解、方向细分的方法。经过逐步的积累,统筹建立起采访信息网,架构出这一领域的采访业务。再次是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百折不挠才能达到目的。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是好的文章“七分采三分写”,只有在前期获取大量的素材,才能在文章中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锲而不舍,迎难而上。

随后,于泳老师谈到“经济新闻采访三原则”,于老师认为,做经济新闻采访报道是与人打交道,应当遵循“平视与对等的对待”、“恰当和准确的表达”、“采写相通,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双方的有效沟通。在采访时不能喧宾夺主,对于经济报道中需要解释的背景材料要掌握度。在报道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直播穿帮”等情况出现。

在课程接近尾声时,于泳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生动形象的解答了问题的关键。最后蒋蕾老师对与会的老师表示感谢,阴艳副院长总结到,于老师这次授课是对上次课堂的回应与延伸,业内实践案例充分说明马新观在业界的指导作用。此次联合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专业素养,也加强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夏维波院长也提到,此次部校共建新闻讲堂是课程联合、学界业界联合新实践。课程最后,于泳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每次讲课都是对自我的提升和能力的完善,于泳老师的马新观课堂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传承。

如今,争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忠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成为全院师生共识。以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两校联合授课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于马新观指导实践的认识,同时也是我院在“积极抗疫”模式下培养“美的传媒人”的创新实践,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营造学院教学为本的氛围具有积极价值与意义,更是部校共建模式的扎实推进与有益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2022年5月5日